Monday, August 21, 2017

內觀禪修

身心觀察禪修


第一章
“禪修的目標是美妙的寧靜、意識的靜止與清明。”

禪修是放下執著之道。在禪修中我們放下複雜的外在世界從而進入祥和的內在世界。在所有神秘主義及很多傳統中,這都被認為是通往純淨和強大意識的道路。從感官世界解脫出來的純淨意識體驗是如此的微妙及幸福。

禪修開始時,通常會有些艱辛,不過,了解它能引領你去體驗各種美妙和有意義的境界,你就願意忍受這些艱辛,因為這是完全值得的!不投入便沒有進展,完全是個自然的法則。在禪修或任何一項追求中,無論是在家或出家弟子,不努力就沒有出路。

僅努力還不夠,除了努力還需有技巧。這意味著應將你的精力投到正確的地方,同時堅持到任務完成。有技巧的努力不僅不會妨礙或騷擾你,而且它還能產生深邃禪修的美妙祥和。

要知道努力的方向,就必須非常清楚禪修的目標。禪修的目標是美妙的寧靜、意識的靜止與清明。明白這目標,才能將精力投入適當的地方和清楚地知道達到目標的方法。

努力的方向就是放下,培養傾向捨棄的心態。佛陀眾多簡單卻奧妙的法句之一即是 “禪修者傾向捨棄心態,就容易修成定。”這樣的禪修者幾乎能自動地證得各種內在幸福的境界。偉大的佛陀要闡明的是成就深邃禪修狀態,達到各種強大境界的主要原因即是捨棄、放下、退隱的意願。

在禪修中,我們不應該培養累積及持有事物的心態;相反地,我們應培養願意放下事物、放下包袱的心態。在禪修以外的時間,我們必須背負多項責任的包袱,猶如眾多沉重的行李,但在禪修時,這麼多的包袱是沒必要的。既然如此,在禪修中,看看你能卸下多少包袱。將這些事物想像成負擔,想像成沉重的擔子壓著你,那麼你便會具有放下的正確態度,義無反顧地捨棄它們。這種努力,這種態度,這種傾向於放下的意念,將引領你進入深邃的禪修狀態。即使在禪修的初始階段,如果你能激發退隱的精力,捨棄事物的意願,那麼放下執著的心態就會漸漸萌生。在意識中捨棄事物時,你將覺得非常輕安、毫無牽掛及自由。在禪修的道路中,捨棄事物的過程是一步、一步,分段發生的。如果願意的話,可以快速地通過禪修的初級階段,不過必須非常小心地進行。有時,當你太快地掠過初級階段,你會發現準備功夫其實還沒完成。

這就像嘗試在一個不牢固的、趕出來的地基上建房屋。房屋固然能快速地搭起,不過也會快速地倒塌!所以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地基以及“第一層樓”上,使到準備功夫完美、紮實以及牢固,是明智之舉。當你繼續往高層發展時,亦即禪修的各種極樂境界,它們也會一樣的穩定和牢固。

在我教導的禪修方式中,我喜歡從放下過去和未來的包袱這非常基本的階段入手,有時你可能認為這件事情太簡單以及太基本了。不過,如果你能付出所有的精力,不趕著修習高層的禪修直到你真正達到第一個目標,亦即持續專注當下這一刻,你往後會發現,你已經為修習高層禪修奠定了非常紮實的基礎。

放棄過去,意味著根本不去想你的工作,你的家庭,你的承諾,你的責任,你的經歷,你孩童時那好或不好的時光…。你放棄所有過往的一切,因為對它們完全沒有興趣。禪修時,你成為沒有過去的人。你甚至不去想你從哪來,你在哪裡出世,你的父母是誰或你受過什麼教育。所有的過去都在禪修中捨棄。這樣,禪修營裡的每一個人都同等,都只是禪修者,不管老手或新人,禪修的年資已變得毫不重要。捨棄過去,大家都變得平等與自由。我們將自己從限制我們的牽掛、想法以及思想當中解脫出來,從而獲得放下執著的安寧。放下過去的“每一部分”,包括在禪修營里至今發生在你身上的一切,甚至片刻前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的記憶!任何剛發生的事情,你都不再對它感興趣而將它放下。不讓過去在你心中徘徊,不將過去的包袱帶到現在。

我將這過程形容為將你的心培育成猶如四周佈滿軟墊的病室!當任何體驗、想法、思想撞擊這“軟墊病室”的牆壁,它都不再反彈回來。它只陷入軟墊中,隨即靜止。不讓過去,特別是昨天和更早以前所發生的事情,在意識中纏縈。這就是我們在引導意識傾向於放下、捨棄和遠離牽掛。

有些人認為回顧往事,多少能從中學習並且解決過往的問題。然而,當凝視過去,你無可避免地透過扭曲的鏡片來端詳。無論把它想像成怎麼樣,事實上它並不完全是那樣!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會爭論曾發生過的事,哪怕是不久前剛發生的。調查交通意外的警察都知道,雖然事故可能只在半小時前發生,兩個不同的誠實目擊者將會有不同的口供。我們的記憶是不可信的。考慮到記憶是不可靠時,就不再重視思考過去,就可以把它放下。你可以將過去埋葬,就像你埋葬一個死去的人一樣。你將它裝殮進棺木然後埋葬它,或焚化它,事情就結束了,一了百了。不要緬懷過去,不要繼續讓那裝著消逝時刻的棺木頂在頭上!不然,你會繼續讓那些事實上不屬於你的重擔壓著你。放下過去的一切,你便有能力在當下解脫。

至於未來——盼望、恐懼、計劃和期待——將這一切也放下吧。偉大的佛陀曾經將未來描述為“無論你想像它將怎麼樣,它總是不同”!智者都知道這未來是不肯定的、未知的以及多麼的不可預測。通常,盼望未來是愚蠢至極的,在禪修中思考未來更完全是浪費時間。

訓練意識時,你會發現這意識是多麼的奇妙。它能做一些美好和意料不到的事。通常那些吃盡苦頭,難感安詳的禪修者,打坐時都會想:“又來了,另一小時的沮喪。”儘管他們開始是這麼想,期待著失敗,可是最後神奇的事情卻發生了——他們進入了非常安詳的狀態。

最近,我聽說有一位男士參加了他的第一個十日禪修營。過了第一天,他的身體疼痛難當,要求回家。師父說:“多待一天吧,我保證疼痛會消失的。”他便多留了一天,可是疼痛變得愈加劇烈,他又想回家了。師父只是重複“只要再多一天,疼痛就會消失”。他待到第三天,痛楚變得更加嚴重。九日中的每一天,傍晚時分他都會捱著劇痛到師父跟前懇求回家,而師父總是說:“只要再多一天,疼痛就會消失。”完全出乎他意料的是,在最後一天,當他開始上午的第一個打坐時,疼痛真的消失了!疼痛不再重現。他能長時間打坐而完全沒有任何痛楚!他對於這意識的奇妙以及它所能產生像這樣始料不及的結果感到非常驚喜。可見,未來是看不透的。它是如此的奇怪,甚至詭異,完全超乎想像。這樣的經歷,賦予你智慧和勇氣去放棄對於未來的所有思索及期待。

打坐時又想:“還剩下多少分鐘?我還得忍耐多久?”這又是迷失在未來當中。疼痛可能很快就消失,下一刻可能就輕鬆了。你根本無法預測將會發生的事。

禪修了一段時日,你有時可能會想,沒有一次禪修是可取的。但另一次禪修時,一坐下來,一切卻變得安詳以及不費力。你想:“哇!我現在會禪修了!”不過,接下來的禪修卻又像以往一般的難受。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位教我禪修的師父告訴我一件聽起來很怪的事。他說根本就沒有不好的禪修這一回事!他是對的。你正是在所謂不好、令人沮喪以及不盡人意的禪修中為了“酬勞”而苦幹…

這就像一個人星期一工作了一整天,放工時卻分文未得。他想:“我這麼辛苦幹嗎?”他星期二又辛勞了整天,仍然什麼都沒得到,又是倒霉的一天。星期三整天,星期四整天,還是沒有任何回報。他連續倒霉了四天。星期五他像以往一樣幹

完全相同的活兒,下班時老闆給了他一張支票。 “哇!為什麼每天不能是發薪日!”

為什麼每次禪修不能是“發薪日”?現在,你明白這比喻嗎?你正是在困難的禪修當中累積功勞,累積成功的因素。你在艱辛的禪修當中致力尋求安詳時,你正在累積力量以及達到祥和的動力。當有足夠的積累時,意識便進入好的禪修狀態,猶如

“發薪日”一般。你正是在不好的禪修中乾最多的活兒。前陣子,在悉尼舉辦的禪修營小參裡,一位女士告訴我,她為了兩個不同的原因而生了我一整天的氣。她早些時候打坐時,覺得非常難受,可是我卻不及早敲鐘終止打坐。在接下來的打坐中,她進入了美妙安詳的狀態,我卻過早敲鐘了。其實,所有的打坐時段都相同,都是一小時。身為導師真為難,連敲鐘都難以滿足大家!

當你翹首盼望未來時,就會這麼想:“離鐘聲響起還有多少分鐘?”就正是這樣,你在折磨自己,因為你撿起了與你毫無相干的重擔。千萬要小心,別扛諸如“還剩下多少分鐘?”或“我接下來該怎麼做?”的沉重行李。如果這正是你所想的,你就不是把注意力放在現在所發生的一切。你不在禪修,你是亂了陣腳和自尋煩惱。

在這階段的禪修中,將你的注意力保持在現在這一刻,直至你連這是哪一天或現在是什麼時間都不知道——上午?下午? ——不知道!你所知道的僅僅是那一刻—— 當下!你僅在當下禪修,渾然不知多少分鐘已經過去了或還剩多久,甚至記不起這是哪一天,這樣,你就驗證了修道者的美妙時間觀。

當年在泰國,我還是個戒臘淺的比丘時,我真的忘了到底處在哪一年!活在無時間性的境界真的非常美妙,比起我們通常所處的飽受時間鞭策的世界,這境界是多麼的自由。在無時間性的境界,正如幾千年來所有智者一樣,你體驗當下這一刻。這種體驗亙古以來都一樣,沒有分別。你終於來到了“現在”這真實的世界。

“現在”這真實的世界是浩瀚及震撼人心的。當你放棄了所有的過去與未來,這就好比你有了生命。你在這裡,你心意專注。這是禪修的第一階段,將心意的專注力完全持續在這一刻。抵達這裡,你已成就良多。你已放下阻礙深邃禪修的第一個負擔。投入大量的精力在第一階段直到它紮實、穩定、完全成立。接下來我們將把當下的覺知提升至禪修的第二階段——當下的寧靜覺知。

請看下一個文章(第二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Pesan orang tua

Ayo ngelakoni apik, sing seneng weweh, (pokok'e nek kasih sesuatu aja diitung) aja nglarani atine uwong.
Aja dadi uwong sing rumangsa bisa lan rumangsa pinter. Nanging dadiya uwong sing bisa lan pinter rumangsa.
"Sabar iku lire momot kuat nandhang sakening coba lan pandhadharaning urip. Sabar iku ingaran mustikaning laku." -
Ms. Shinta & Paribasan Jowo

Terjemahan

Mari melakukan kebaikan dan senang berdarma-bakti, jangan pernah dihitung-hitung kalau sudah berbuat baik.
Janganlah menyakiti hati orang lain.
Jadi orang jangan cuma merasa bisa dan merasa pintar, tetapi jadilah orang yang bisa dan pintar merasa.
"Sabar itu merupakan sebuah kemampuan untuk menahan segala macam godaan dalam hidup.
Bertingkah laku dengan mengedepankan kesabaran itu ibaratnya bagaikan sebuah mustika
(sebuah hal yang sangat indah) dalam praktek kehidupan"
- Bu Shinta & Pepatah Ja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