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 2013

施分别经 Dakkhina Vibhanga Sutta

दक्खिणाविभङ्गसुत्तं
施分別經
(Dakkhinavibhanga Sutta)



一時,佛陀住在釋迦國(Sakyan country)迦毗羅衛城(Kapilavatthu)的尼拘陀園(Nigrodha’s Park)。摩訶波阇波提瞿曇彌(Mahapajapatigotami大愛道)帶著一套她親手細心編織而成的新袈裟,到佛陀那兒去。禮敬佛陀之后,她坐在一邊,對佛陀說:『世尊,這套袈裟是我特地為佛陀紡紗、編織而成的,請佛陀慈悲接受它。』
佛陀告訴她:『瞿曇彌,將它供養僧團吧。當你供養僧團時,即是供養了我及僧團。』
瞿曇彌三次要求佛陀接納她的供養,而佛陀也以同樣的話回答了三次。於是,阿難尊者對佛陀說:『世尊,請接受瞿曇彌供養的新袈裟吧。瞿曇彌曾經給予佛陀很大的幫助:雖然她是您母親的妹妹,但是她是您的褓姆、是您的養母、是給您奶喝的人。當您的母親去世后,是她哺育您的。』
佛陀也給予摩訶波阇波提瞿曇彌很大的幫助:因為佛陀的緣故,摩訶波阇波提瞿曇彌皈依佛、法、僧。因為佛陀的緣故,摩訶波阇波提瞿曇彌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用酒等導致放逸的麻醉物品。因為佛陀的緣故,摩訶波阇波提瞿曇彌對佛、法、僧具足信心,並具備聖者(ariya)所喜愛的戒行。因為佛陀的緣故,摩訶波阇波提瞿曇彌遠離對苦聖諦(dukkha-sacca)、集聖諦(samudaya-sacca)、滅聖諦(nirodha-sacca)與道聖諦(magga-sacca)的疑惑。由此觀之,佛陀亦給予摩訶波阇波提瞿曇彌很大的幫助。
佛陀回答說:『正是如此,阿難,正是如此(Evametam Ananda; evametam Ananda)。當弟子因老師的緣故而皈依佛、法、僧,此老師的恩惠是不容易報答的。此恩惠不是弟子對他虔誠禮拜、起立承迎、給予恭敬的問候、殷勤的服侍及四事供養[1]所能報答的。
當弟子因老師的緣故而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用酒等導致放逸的麻醉物品,此老師的恩惠是不容易報答的。此恩惠不是弟子對他虔誠禮拜、起立承迎、給予恭敬的問候、殷勤的服侍及四事供養所能報答的。
當弟子因老師的緣故而對佛、法、僧具足信心,並具備聖者所喜愛的戒行,此老師的恩惠是不容易報答的。此恩惠不是弟子對他虔誠禮拜、起立承迎、給予恭敬的問候、殷勤的服侍及四事供養所能報答的。
當弟子因老師的緣故而遠離對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與道聖諦的疑惑,此老師的恩惠是不容易報答的。此恩惠不是弟子對他虔誠禮拜、起立承迎、給予恭敬的問候、殷勤的服侍及四事供養所能報答的。』
阿難,有十四種對個人的布施:


一、布施給佛陀,這是第一種對個人的布施﹔
二、布施給辟支佛[2],這是第二種對個人的布施﹔
三、布施給阿羅漢(佛陀的弟子),這是第三種對個人的布施﹔
四、布施給已進入証悟阿羅漢果之道的人,這是第四種對個人的布施﹔
五、布施給阿那含(anagami 不還﹔三果),這是第五種對個人的布施﹔
六、布施給已進入証悟阿那含果之道的人,這是第六種對個人的布施﹔
七、布施給斯陀含(sakadagami一來﹔二果),這是第七種對個人的布施﹔
八、布施給已進入証悟斯陀含果之道的人,這是第八種對個人的布施﹔
九、布施給須陀洹(sotapanna入流﹔初果),這是第九種對個人的布施﹔
十、布施給已進入証悟須陀洹果之道的人,這是第十種對個人的布施﹔
十一、布施給一位在佛陀的教法之外,但由於禪定的成就而解脫欲樂貪染之人,
這是第十一種對個人的布施﹔
十二、布施給一位有道德的凡夫,這是第十二種對個人的布施﹔
十三、布施給一個無道德的凡夫,這是第十三種對個人的布施﹔
十四、布施給一隻動物,這是第十四種對個人的布施。」

以清淨心布施給一個無道德的凡夫,預計可得到一千倍的回報﹔布施給一位有道德的凡夫,預計可得到十萬倍的回報﹔布施給一位不在佛陀的教法中,但由於禪定的成就而解脫欲樂貪染之人,預計可得到十萬乘十萬倍的回報﹔布施給一位已進入証悟須陀洹果之道的人,其回報是無法計算、無法衡量的﹔更不必說布施給須陀洹﹔或已進入証悟斯陀含果之道的人﹔或斯陀含﹔或已進入証悟阿那含果之道之人﹔或阿那含﹔或已進入証悟阿羅漢果之道的人﹔或阿羅漢﹔或辟支佛﹔或佛陀──圓滿覺悟者。
阿難,有七種對僧團的布施:

一、布施給以佛陀為首的比丘、比丘尼僧團,這是第一種對僧團的布施﹔
二、布施給佛陀般涅盤后的比丘、比丘尼僧團,這是第二種對僧團的布施﹔
三、布施給比丘僧團,這是第三種對僧團的布施﹔
四、布施給比丘尼僧團,這是第四種對僧團的布施﹔
五、布施時說:『請選派代表僧團的若干人數比丘、比丘尼。』這是第五種對僧團的布施﹔
六、布施時說:

『請選派代表僧團的若干人數比丘。』這是第六種對僧團的布施﹔
布施時說:『請選派代表僧團的若干人數比丘尼。』這是第七種對僧團的布施。
阿難,在未來的日子裡,將有一些無道德、惡性的僧人,人們以布施給僧團的名義來布施給這些無道德的僧人。雖然如此,我還是要說明,布施給僧團的功德是不可計算、不可衡量的。布施給個人的功德絕不可能大過布施給僧團的功德。
有四種布施的淨化。那四種呢?即:

一、由於布施者而淨化的布施,非由於受施者。
二、由於受施者而淨化的布施,非由於布施者。
三、不因布施者或受施者而得以淨化的布施。
四、因布施者與受施者雙方而得以淨化的布施。

一、什麼是由於布施者而淨化,非由於受施者的布施呢?在此,布施者有道德、品性良好﹔而受施者無道德、品性惡劣。所以,這布施因布施者而淨化,不是因受施者。
二、什麼是由於受施者而淨化,非由於布施者的布施呢?在此,布施者無道德、品性惡劣﹔而受施者有道德、品性良好。所以,這布施因受施者而淨化,不是因布施者。
三、什麼是不因布施者或受施者而得以淨化的布施呢?在此,布施者無道德、品性惡劣﹔受施者也無道德、品性惡劣。所以,這布施不因布施者或受施者而得以淨化。
四、什麼是因布施者與受施者雙方而得以淨化的布施呢?在此,布施者有道德、品性良好﹔受施者也有道德、品性良好。所以,這布施因布施者與受施者雙方而得以淨化。
這是四種布施的淨化。」
諸比丘,當一位阿羅漢以清淨無染的心,相信業果的殊勝,布施如法取得之物給另一位阿羅漢,那麼此布施是世間所有布施當中最崇高的一種。

[1] 四事供養:供養飲食、衣服(如:袈裟)、臥具(包括住處)與醫藥這四種生活必需品。
[2] 辟支佛paccekabuddha-獨自覺悟真理、獲得解脫的人﹔但無法教導世人他所覺悟的真理。(P-E Dict p.385)

Posting Source:
顯密文庫



Simplified 【簡體字】

施分别经
(Dakkhinavibhanga Sutta)


一时,佛陀住在释迦国(Sakyan country)迦毗罗卫城(Kapilavatthu)的尼拘陀园(Nigrodha’s Park)。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Mahapajapatigotami大爱道)带着一套她亲手细心编织而成的新袈裟,到佛陀那儿去。礼敬佛陀之后,她坐在一边,对佛陀说:『世尊,这套袈裟是我特地为佛陀纺纱、编织而成的,请佛陀慈悲接受它。』
佛陀告诉她:『瞿昙弥,将它供养僧团吧。当你供养僧团时,即是供养了我及僧团。』
瞿昙弥三次要求佛陀接纳她的供养,而佛陀也以同样的话回答了三次。于是,阿难尊者对佛陀说:『世尊,请接受瞿昙弥供养的新袈裟吧。瞿昙弥曾经给予佛陀很大的帮助:虽然她是您母亲的妹妹,但是她是您的褓姆、是您的养母、是给您奶喝的人。当您的母亲去世后,是她哺育您的。』
佛陀也给予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很大的帮助:因为佛陀的缘故,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皈依佛、法、僧。因为佛陀的缘故,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用酒等导致放逸的麻醉物品。因为佛陀的缘故,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对佛、法、僧具足信心,并具备圣者(ariya)所喜爱的戒行。因为佛陀的缘故,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远离对苦圣谛(dukkha-sacca)、集圣谛(samudaya-sacca)、灭圣谛(nirodha-sacca)与道圣谛(magga-sacca)的疑惑。由此观之,佛陀亦给予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很大的帮助。
佛陀回答说:『正是如此,阿难,正是如此(Evametam Ananda; evametam Ananda)。当弟子因老师的缘故而皈依佛、法、僧,此老师的恩惠是不容易报答的。此恩惠不是弟子对他虔诚礼拜、起立承迎、给予恭敬的问候、殷勤的服侍及四事供养[1]所能报答的。
当弟子因老师的缘故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用酒等导致放逸的麻醉物品,此老师的恩惠是不容易报答的。此恩惠不是弟子对他虔诚礼拜、起立承迎、给予恭敬的问候、殷勤的服侍及四事供养所能报答的。
当弟子因老师的缘故而对佛、法、僧具足信心,并具备圣者所喜爱的戒行,此老师的恩惠是不容易报答的。此恩惠不是弟子对他虔诚礼拜、起立承迎、给予恭敬的问候、殷勤的服侍及四事供养所能报答的。
当弟子因老师的缘故而远离对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与道圣谛的疑惑,此老师的恩惠是不容易报答的。此恩惠不是弟子对他虔诚礼拜、起立承迎、给予恭敬的问候、殷勤的服侍及四事供养所能报答的。』
阿难,有十四种对个人的布施:

一、布施给佛陀,这是第一种对个人的布施;
二、布施给辟支佛[2],这是第二种对个人的布施;
三、布施给阿罗汉(佛陀的弟子),这是第三种对个人的布施;
四、布施给已进入证悟阿罗汉果之道的人,这是第四种对个人的布施;
五、布施给阿那含(anagami 不还;三果),这是第五种对个人的布施;
六、布施给已进入证悟阿那含果之道的人,这是第六种对个人的布施;
七、布施给斯陀含(sakadagami一来;二果),这是第七种对个人的布施;
八、布施给已进入证悟斯陀含果之道的人,这是第八种对个人的布施;
九、布施给须陀洹(sotapanna入流;初果),这是第九种对个人的布施;
十、布施给已进入证悟须陀洹果之道的人,这是第十种对个人的布施;
十一、布施给一位在佛陀的教法之外,但由于禅定的成就而解脱欲乐贪染之人,
这是第十一种对个人的布施;
十二、布施给一位有道德的凡夫,这是第十二种对个人的布施;
十三、布施给一个无道德的凡夫,这是第十三种对个人的布施;
十四、布施给一只动物,这是第十四种对个人的布施。」
以清净心布施给一个无道德的凡夫,预计可得到一千倍的回报;布施给一位有道德的凡夫,预计可得到十万倍的回报;布施给一位不在佛陀的教法中,但由于禅定的成就而解脱欲乐贪染之人,预计可得到十万乘十万倍的回报;布施给一位已进入证悟须陀洹果之道的人,其回报是无法计算、无法衡量的;更不必说布施给须陀洹;或已进入证悟斯陀含果之道的人;或斯陀含;或已进入证悟阿那含果之道之人;或阿那含;或已进入证悟阿罗汉果之道的人;或阿罗汉;或辟支佛;或佛陀──圆满觉悟者。
阿难,有七种对僧团的布施:

一、布施给以佛陀为首的比丘、比丘尼僧团,这是第一种对僧团的布施;
二、布施给佛陀般涅盘后的比丘、比丘尼僧团,这是第二种对僧团的布施;
三、布施给比丘僧团,这是第三种对僧团的布施;
四、布施给比丘尼僧团,这是第四种对僧团的布施;
五、布施时说:『请选派代表僧团的若干人数比丘、比丘尼。』这是第五种对僧团的布施;
六、布施时说:『请选派代表僧团的若干人数比丘。』这是第六种对僧团的布施;
布施时说:『请选派代表僧团的若干人数比丘尼。』这是第七种对僧团的布施。
阿难,在未来的日子里,将有一些无道德、恶性的僧人,人们以布施给僧团的名义来布施给这些无道德的僧人。虽然如此,我还是要说明,布施给僧团的功德是不可计算、不可衡量的。布施给个人的功德绝不可能大过布施给僧团的功德。
有四种布施的净化。那四种呢?即:

一、由于布施者而净化的布施,非由于受施者。
二、由于受施者而净化的布施,非由于布施者。
三、不因布施者或受施者而得以净化的布施。
四、因布施者与受施者双方而得以净化的布施。

一、什么是由于布施者而净化,非由于受施者的布施呢?在此,布施者有道德、品性良好;而受施者无道德、品性恶劣。所以,这布施因布施者而净化,不是因受施者。
二、什么是由于受施者而净化,非由于布施者的布施呢?在此,布施者无道德、品性恶劣;而受施者有道德、品性良好。所以,这布施因受施者而净化,不是因布施者。
三、什么是不因布施者或受施者而得以净化的布施呢?在此,布施者无道德、品性恶劣;受施者也无道德、品性恶劣。所以,这布施不因布施者或受施者而得以净化。
四、什么是因布施者与受施者双方而得以净化的布施呢?在此,布施者有道德、品性良好;受施者也有道德、品性良好。所以,这布施因布施者与受施者双方而得以净化。
这是四种布施的净化。」
诸比丘,当一位阿罗汉以清净无染的心,相信业果的殊胜,布施如法取得之物给另一位阿罗汉,那么此布施是世间所有布施当中最崇高的一种。

[1] 四事供养:供养饮食、衣服(如:袈裟)、卧具(包括住处)与医药这四种生活必需品。
[2] 辟支佛paccekabuddha-独自觉悟真理、获得解脱的人;但无法教导世人他所觉悟的真理。(P-E Dict p.385)

Posting Source:
顯密文庫



Source 【經源】:
तिपिटक - सुत्तपिटक - मज्झिमनिकाय - उपरिपण्णास - विभङ्गवग्गो - १२. दक्खिणाविभङ्गसुत्तं
Tipiṭaka - Suttapiṭaka - Majjhimanikāya - Uparipaṇṇāsa - Vibhaṅgavaggo – 12.Dakkhiṇāvibhaṅgasuttaṃ
大藏經 – 藏經 – 中尼迦耶 – 後五十經編 – 十四品經 - 施分別經【第十二卷】
三藏经 – 藏经 – 中部阿含经 – 后五十经编 – 分别经 – 施分别经【第十二卷】



Pali-Text, click here
Terjemahan Bahasa Indonesia, tekan disini.
For English, please click her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Pesan orang tua

Ayo ngelakoni apik, sing seneng weweh, (pokok'e nek kasih sesuatu aja diitung) aja nglarani atine uwong.
Aja dadi uwong sing rumangsa bisa lan rumangsa pinter. Nanging dadiya uwong sing bisa lan pinter rumangsa.
"Sabar iku lire momot kuat nandhang sakening coba lan pandhadharaning urip. Sabar iku ingaran mustikaning laku." -
Ms. Shinta & Paribasan Jowo

Terjemahan

Mari melakukan kebaikan dan senang berdarma-bakti, jangan pernah dihitung-hitung kalau sudah berbuat baik.
Janganlah menyakiti hati orang lain.
Jadi orang jangan cuma merasa bisa dan merasa pintar, tetapi jadilah orang yang bisa dan pintar merasa.
"Sabar itu merupakan sebuah kemampuan untuk menahan segala macam godaan dalam hidup.
Bertingkah laku dengan mengedepankan kesabaran itu ibaratnya bagaikan sebuah mustika
(sebuah hal yang sangat indah) dalam praktek kehidupan"
- Bu Shinta & Pepatah Jawa